赋(賦) fù(ㄈㄨˋ)
(一)、旧指田地税:田赋。赋税。
(二)、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。
(三)、念诗或作诗:登高赋诗。
(四)、给予,亦特指生成的资质:赋予。赋有。天赋。禀赋。
(五)、古同“敷”,铺陈,分布。
● 赋
賦 fù
〈名〉
(一)、 田赋;赋税 [feudal land tax;taxes]
以九赋敛财贿。——《周礼·太宰》
薄赋敛,广畜积。——汉· 晁错《论贵粟疏》
(二)、 又
取于有余,以供上用,则贫民之赋可损。
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(三)、 又如:赋算(赋税);赋徭(赋税与徭役);赋钱(税钱);赋禄(赋税与禄赏);赋租(赋税,租税)
(四)、 特指民赋,即征收的兵车、武器、衣甲或银钱 [weapons and money]
税以足食,赋以足兵。——《汉书·刑法志》
千乘之国,可使治其赋也。——《论语·公治长》
乘白马而过关,则顾白马之赋。——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
不腆敝赋。——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
(五)、 徭役;兵役 [levy]
敞邑以赋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。注:“兵也。以田赋出兵,故谓之赋。”
(六)、 又如:贡赋(贡品和徭役)
(七)、 生成的资质 [endowment]。如:赋分(天赋;资质);赋质(天赋资质);禀赋(自然具有的资质);赋情(天性);赋才(天赋,才能)
(八)、 兵,军队 [soldier]
千乘之国,可使治其赋也。——《论语·公冶长》
(九)、 又如:赋舆(指兵车;泛指军事);王赋(王军)
(十)、 中国古代文体,盛行于汉魏六朝,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,通常用来写景叙事,也有以较短篇幅抒情说理的 [one of the Chinese literary forms akin to poetry]
乃重修岳阳楼,增其旧制,刻 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。—— 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乃作《怀沙》之赋。——汉· 司马迁《屈原贾生列传》
(十一)、 又如:赋客(善于作辞赋的人);赋韵(指分韵作诗);赋论(辞赋和议论文);赋铭(辞赋和铭文);赋歌(辞赋和歌曲);赋颂(赋和颂。两种文体)